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记者朱立毅、林晖)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7日上午举行记者会,六位政协委员在记者的提问中畅谈如何推动科学发展。
出席记者会的政协委员分别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杜鹰、国家林业局原局长贾治邦。
厉以宁:今年我国能完成7.5%至8%的增长目标
厉以宁在谈到中国经济时说,2013年的中国经济形势将稳中有进,“我们现在首先认识到经济年增长7%到8%已经是进入常态,今后的经济也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两位数增长,所以今年应该能完成7.5%至8%的增长目标。”但厉以宁也认为,今年我国还存在物价上涨的压力。
在谈到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时,厉以宁说,中国要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最重要的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他认为,通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社会可以进入比较和谐的阶段,再加上技术的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改革,相信中国是可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
林毅夫:中国有潜力维持20年每年8%左右的增长
林毅夫在回答有关中等收入陷阱的提问时说,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利用后发优势,提升经济竞争力。
他指出,中等收入陷阱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升级乏力,劳动生产力停滞不前,流入城市的大量人口因没有工作成为贫困人群,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
他说,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目前的人均收入水平相当于美国的20%左右,与上世纪50年代的日本、60年代的新加坡、70年代的韩国与美国的差距一样。
“从国际经验看,这几个经济体利用后发优势,都在这个阶段之后实现了连续20年7.6%至9.2%的年均经济增长。我相信利用同样的后发优势,我们有潜力维持20年每年8%左右的增长。”
陈锡文:城镇化应解决三个突出问题
陈锡文在回答有关城镇化问题的提问时说,城镇化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在中央提出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要求下,城市经济的发展为农村的变化、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富裕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指出,目前城镇化过程中还存在三个突出问题。首先是城市的规划粗放、建设粗放、管理粗放,导致大量资源能源的损耗。其次是人口城镇化明显滞后,大多数农民工没有取得城市居民身份。第三是城市扩张非常快,城市和城市、城市和城镇之间的体系和功能不够明确,很多城市的功能不能互补。
陈锡文表示,不能把城镇化过程变成剥夺农民、损害农民利益的过程,要让失地农民生活水平有提高,长远生计有保障。
李毅中:化解产能过剩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李毅中指出,部分产业产能严重过剩是个不争的事实,业界认为,一般开工率在75%以下就属于严重过剩。我国的钢铁、水泥、煤化工、平板玻璃、造船等行业的开工率都不足75%。 “化解这个问题,需要根据市场的状况,分行业认真研究,采取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办法。”李毅中说,可以通过扩大内需来化解部分能力的过剩,坚决加快淘汰落后的进度,还要通过重组兼并形成新的能力。
李毅中表示,要提高产能过剩行业的门槛,包括节能环保、质量安全、自动化水平等方面,无论用市场化办法,还是行政审批备案,要用各种手段来限制那些已经严重过剩的产业。
杜鹰:协调区域发展应发挥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
“在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后,从实践来看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区域发展的差距还是偏大。”杜鹰举例说,2000年西部地区的人均GDP和东部地区相差7200元,但是去年这个差距又拉大到26000元。
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杜鹰认为,缩小差距不仅要在中西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区域之间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使中西部间的要素能流动,实现比较优势的转换。
“同时,要注意发挥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把蛋糕做大后东部地区才能更有效地支持西部。”杜鹰说,在经济差距缩小之前还应该努力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还要注意保护环境,不能再走过去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
贾治邦:“美丽中国”重在生态建设
贾治邦在回答关于“美丽中国”的提问时说,“美丽中国”需要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要把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
贾治邦说,近年来国家对林业的投资力度很大,目前全国有林地面积将近30亿亩,人工林面积占据10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3.6%,50%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防沙治沙、石漠化治理成效也非常显著。
他指出,林业承担着保护和建设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治理和改善荒漠生态系统、维护和发展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职责。“把这些做好了,地球就能够健康长寿,人类就会在这个家园里永远繁衍、生息、进步,这就是我们向往的‘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