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政协、人大会议的相继开幕,中国进入“两会时间”。
两会通常被视为观察中国的一个窗口,也是彰显中国民主法治的一个平台。今年是十八大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两会,是新一届人大和政协的第一次会议,也是“城乡平权”选举后的第一次全国人代会。2987名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有2/3是新任代表;2237名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新委员达到1080名。对新任代表委员而言,有两个“新”字,让自己参政议政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第一个“新”是民意的新期待。两会年年进步,民意不断成长。随着人们的诉求越来越多元,调和鼎鼐的难度在增加;随着社会民主意识日益提升,人们评判的眼光也越来越犀利。时至今日,社会公众已经不再满足于表态式的批评、口号式的建议,更加看重议案、提案的水平质量。因此,人们期待代表委员能够更好读懂民意,更好履职尽责。
社会保障、反腐倡廉、乳品质量、住房价格……公众关注的许多话题并非新问题,但包含了他们的新期待。解决问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人们期盼,老问题的解决能有新的实质进展。代表们既有宏观的把握,也有切实的思路;既指点江山,更老成谋国;既有旁观者清的视野,更有主人翁的担当。他们通过积极履职,把群众的关切,转化为治国理政的具体思路;将人民的心声,上升为未来发展的国家意志。
第二个“新”是自身的新角色。正如一名政协委员所言,“在这里,没有官衔、地位、财富、名气之分,平等的身份给予了所有委员同等的权利,这是中国政治体制中的独特民主性”。政协委员如此,人大代表亦然,不仅需要反映其所在地区、行业的诉求,也需要从全国角度思考问题。无论代表还是委员,头衔不仅是个人荣誉,更是公共角色;表达有个性,但更有责任要求。既深思熟虑,又善于表达;既有基层视角,又有国家视野,才能找到社会的公约数,聚集发展的正能量。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两会,“两升一降”等代表构成方面的变化,让人们对来自一线的400多名工人、农民代表充满期待。基层代表往往有着丰富的基层生活、工作经历,对诸如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有着最直接、真切的体会,他们积极主动地反映民意,有助于我们把握一个真实而复杂的中国。“虽然我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但是我知道全国人大代表意味着什么,那是一种责任,是要我们把基层老百姓的心声带到会上去的。”这是基层代表彭伟平的心声,令人欣慰,也让人期待。
在过去的5年里,胡小燕等3名农民工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全国人大第一次在网站上链接各代表团主页,全国政协第一次公布政协委员基本情况……中国民主政治的进步,就体现在这一个个“第一次”中。我们期待,今年的两会,能听到代表委员更多的“好声音”,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誓师会”,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