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频发雾霾为代表的环境恶化正在凸显中国能源资源领域改革的迫切。抵京参加全国两会的政协委员们强调,必须推进水、电、气、油等领域价格改革,让污染者承担更多成本。
“中国资源性产品当前的价格根本无法向社会传递资源紧缺、能源供应不足的信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2日对记者说。
而且,中国较低的能源价格实际上还补贴了国际市场。“由于能源成本低,出口产品中很多是初级产品和高耗能产品,比如钢材每年出口量就在五六千万吨。”曹湘洪说。
两会前,一场大范围雾霾笼罩了包括中国首都北京在内的七分之一国土,雾霾围城挥之不去,已成全民关注的“心肺之患”。
持续雾霾天气只是中国生态环境问题高强度频发的一个缩影,长期低价格、低税赋的能源财税政策已经造成资源过度使用、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的后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行外部监事梅兴保赞成让使用资源的企业和个人更多承担成本,他还特别提出要警惕航空污染。
数据显示,一架波音737客机每小时平均油耗2.5吨,把100多名乘客从北京运往上海就要消耗大约5吨燃油。
“坐飞机消耗了大量能源,我们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航空企业也是排污大户,甚至超过一些化工厂和钢铁厂。”梅兴保说。
水、电、油、气等产品既是生产资料,又属民生必需品,相关的价格改革在中国一直难以推进。
清华大学水业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居民用水价格成本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平均比例不到1%,远低于世界银行建议的3%至5%。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决定提出,要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
决定还指出,坚持使用资源付费和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原则,逐步将资源税扩展到占用各种自然生态空间。
非民用资源产品价格改革已经先行。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将非居民用天然气门站价格上调15%,居民用气价格不作调整。今年1月,铁路货运改革再迈一步,运价由政府定价改为政府指导价,平均上涨12%。
各方传递的信息显示,阶梯价格、季节性差别价格是下一步资源价格改革破题关键。在民用资源产品价格改革方面,发改委今年初已明确表示,2015年底前所有城市原则上全面实行阶梯水价。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认为,还要加快推动资源税改革,将资源税“从量”计征变为“从价”计征,并尽快覆盖到煤炭等主要能源品种。
参加两会的政协委员也指出,价格是社会各阶层利益交汇的敏感点,任何一次价格波动,都会影响不同人群的利益再分配,各方面也会出现不同的声音。
在北京市核心区内,还不时能见到一些住在平房里的居民烧煤做饭,由于对价格敏感,他们不愿意使用清洁方便的液化气罐。
价格改革并不意味着对困难群体的忽视。北京市希望到2015年底前帮助市区内居民,2016年底前帮助农村地区居民告别燃煤做饭。根据计划,每户每年将可以享受10罐补贴价格的液化气,仅为市场售价的约一半。
接受采访的政协委员们表示,中国正在迎来全面改革的时代,要素错配将得到纠正,在这个利益调整中,每个人都可能身在其中。“想要蓝天,想要清洁的空气,也要为即将到来的改革做好付出成本的准备。”梅兴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