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两会召开一周多以来,“公平”二字从未在各界围绕经济、民生的讨论中缺席。
“要积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营造公平有序的经济发展法治环境,”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把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维护少数民族群众合法权益纳入法治化轨道,依法管控边境秩序、维护边境地区安全稳定。”
“这深刻揭示出法治环境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新华社发表评论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推动改革、促进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制度支撑。改革和法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共同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平”尤其与“纵向流动”密切联系在一起。可以想见,一个不能创造条件让人们从底层向上流动的社会,也难以称之为公平的社会。
一是在“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方面。报告说,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政府要勇于自我革命,给市场和社会留足空间,为公平竞争搭好舞台。
9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参加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围绕促进发展、激发活力,继续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为企业松绑、为创业开路。营造更加公平、开放的环境,形成内外资企业扩大投资、大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今年我们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放松政府对微观经济的管制,更好地激发市场活力。”在当日的记者会上,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介绍了相关举措,将进一步推进登记注册制度便利化,推进“先照后证”改革,并抓紧建立小微企业名录。
科技部则准备好要为公平竞争“搭舞台”。11日上午,万钢部长在答问时表示,他们已经总结了北京车库咖啡、深圳“创新柴火”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的做法,着力搭建好供创新创业者工作、社交的众创空间;此外,还会通过财政补贴租金等方式降低创新创业的门槛。
二是体现在“促进教育公平”部分,报告提出要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的渠道。对于这一点,不少代表委员们有话说。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认为,让不同条件、不同背景的学生享受到同样的爱和尊重,努力为他们提供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才能打破阶层固化,让每个人都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让社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11日上午,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教育公平首先是中国城乡教育的公平问题,这主要体现在城市孩子接触到的教育资源和教学质量丰富得多。
“我们现在要求农村老师以奉献精神来扎根农村,这尽管可以要求,但不是一个长久之计。”俞敏洪说,“我一直主张农村老师的待遇一定要超过城市老师,通过待遇上的提升,我相信农村老师的质量就会有比较好的提高。”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庞丽娟也认为,目前农村教育的瓶颈主要在于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农村贫困边远地区环境艰苦、生活条件差,特别是在村小教学点,教师力量难以补充。
立国之道,惟在富民。2015年人民网两会调查显示,收入分配位居网友关注排行榜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进步,还体现在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方面,这在两会期间也有不少呼吁之声。
“改革红利应让全民共享。”人民日报海外版的评论说,国家富了,群众的腰包理当跟着鼓起来。但现实中,由于收入分配制度的不合理,收入差距成了一直被诟病的问题。而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是个必须迈过的坎。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李宏塔表示,要逐步形成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形”格局。收入分配制度的不断改革完善,有助于使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趋向合理。
“要让人们普遍有‘获得感’而不是‘没底感’,首先是要加快收入分配改革力度,在全社会建立起合理的薪酬体系,让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扫除人们心中‘不公’的不安。”全国人大代表、民革吉林省委专职副主委郭乃硕指出。